未來科技城地下綜合管廊:疏通城市的“血管”
1、名詞解釋
地下綜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設電力、通信、廣播電視、給水、排水、熱力、燃氣等市政管線的公共隧道。我國正處在城鎮(zhèn)化快速發(fā)展時期,地下基礎設施建設滯后。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,統(tǒng)籌各類市政管線規(guī)劃、建設和管理,解決反復開挖路面、架空線網密集、管線事故頻發(fā)等問題,有利于保障城市安全、完善城市功能、美化城市景觀、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(fā)展,有利于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城鎮(zhèn)化發(fā)展質量,有利于增加公共產品有效投資、拉動社會資本投入、打造經濟發(fā)展新動力。
——摘自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》
魯疃西路上,長約2.2公里的未來科技城地下綜合管廊一期工程在路面上現裝有28個井蓋。如果管線以傳統(tǒng)的直埋方式埋在地下,每種管線均需要每隔50米左右設置一個檢查井,2.2公里敷設熱力、電力、信息、給水、再生水等5大類管線,那么將至少有200個井蓋如傷疤一般重重烙在魯疃西路上,而且管線一旦出現問題,便要“開膛破肚”進行維修。
日前,北京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地下綜合管廊——未來科技城地下綜合管廊一期工程已運營3年,二期工程也已建成投用。綜合管廊北起順于路西延,南至七北路,全長約4.9公里。
2、現場直擊
●監(jiān)控中心
連接地上地下
這間位于魯疃西路路邊的低矮平房,雖然看起來不太起眼,但它卻是未來科技城地下綜合管廊的臨時監(jiān)控中心——連接地上地下的“要塞”。
屋內的右側墻壁上展示著幾幅圖紙,未來科技城綜合管廊的基本情況、管廊平面規(guī)劃圖、管廊分艙布置圖等內容一目了然。左側的房間里傳來點擊鼠標的聲音,走進房內,只見9塊監(jiān)控顯示屏占據半面墻壁,屏幕上的畫面每隔幾秒就會自動切換。“這是未來科技城地下綜合管廊的監(jiān)控室。”北京未來科技城城市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麗介紹說,畫面中顯示的就是地下管廊的實況,由管廊內安裝的146個攝像頭不留死角地實時拍攝而來。
顯示屏前正對著的是控制臺,一臺電腦正通過軟件監(jiān)測管廊中每一段的工作情況。工作人員可以登錄個人工作賬號,并通過“環(huán)境監(jiān)視”“井蓋監(jiān)控”“通風監(jiān)控”“排水監(jiān)控”“歷史數據”等不同模塊,查看管廊運行狀態(tài)。“這臺電腦可以操控管廊里的用電設備,如果任何設備出現異?;蚬收?,監(jiān)控會立即報警,我們就會馬上采取應急措施。”王麗以“井蓋監(jiān)控”舉例,如果井蓋因車輛碾壓或者人為撬動發(fā)生傾斜,監(jiān)控器會立即報警。
沿著監(jiān)控中心里的樓梯來到地下3層,在地下11米深的地方,記者到達地下管廊,4個艙道水平排列,寬度約13.35米、高2.9米。
●空間結構
4個艙5大類管線
“2個電力艙,水+電信艙和熱力艙,一共有4個艙。艙內包括電力管線、給水管線、再生水管線、信息管線、熱力管線等5大類管線。其中,電力管線又包括10千伏、110千伏、220千伏三類,信息管線包括有線電視、歌華,以及其他的網線。同時,管廊還給熱水、直飲水和壓力污水的管線預留了位置。”王麗說,這是北京市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地下綜合管廊,未來可以容納9大類管線,這也意味著魯疃西路日后無需破路就能在地下鋪設新的管線。
在電力艙,進來的電纜線已經全部投入使用,220千伏的粗線是給變電站的輸電線電纜,10千伏的細線則是給用戶的供電電纜。“現在我們聽到的嗡嗡聲來自正在運轉的風機,風機的橫向送風可以起到通風換氣的作用,一方面保證艙內的空氣達標,工作人員下來工作會提前一個小時進行通風;另一方面如果地下濕度太大,也可以起到除濕的作用。”王麗告訴記者,墻壁上的三個電纜可分別監(jiān)測一氧化碳、氧氣和甲烷的濃度是否達標,數值在監(jiān)控中心的電腦上實時顯示。
水+電信艙是其中最大的艙,寬度達到4米,現有一條藍色的飲用水管道與一條紅色再生水管道。紅色管道上方設置了一排筆直延伸的鐵架,供日后電信光纜的鋪設。“艙的一側還預留了1塊寬約1米的空間,按照原來設計,至少還能放3根內徑400毫米左右的管線。”王麗說,4個艙在標準路段都是水平延伸的,但是在通過溫榆河的位置,因為熱力管線只能拐90度直角,熱力艙就與其它3個艙分開“過河”——熱力艙拐了90度的直角穿過溫榆河,而其他3個艙則是“走”斜坡,但結構上仍然是一個整體。
●運營管理
避免反復“開拉鏈”
地下綜合管廊所在的路段,是未來科技城貫穿南北區(qū)的唯一一條市政主干路。該條道路規(guī)劃紅線寬45米,為滿足道路景觀要求,道路中間及兩側設置了16米寬的綠化隔離帶??紤]到綠化帶植物生長要求及各市政管線運行安全、維護方便的需求,常規(guī)下不在綠化帶內敷設市政管線。據王麗介紹,如果采取管線直埋的傳統(tǒng)方式,29米敷設寬度根本無法滿足全部管線敷設的安全間距要求。但有了管廊,不用拓寬這條主干路就可以“裝進”5大類管線,而且在后期的運營管理中,所有新增管線的施工和原有管線的維修都可以在地下進行,無需在路面上反復“開拉鏈”。“另外,以傳統(tǒng)方式敷設管線過溫榆河時,難度比較大,但現在就可以直接利用管廊過溫榆河。”
監(jiān)控中心及另外兩處人員出入口可以運輸小件管件,但對于長度達6米或12米的管道,就需要配套專用投料口。管廊對應的地面上每隔約200米已設有一個投料口,這些投料口通常設置在道路的綠化帶里。“掀開草坪,打開蓋板,投下鋼管等物料,用完再恢復。”王麗告訴記者,“管廊內的鋼管日后肯定需要維修,不是一次性建成就沒事了,也不能只考慮當前建設不考慮后期維修。”
為了保證管廊后期運營的安全性,管廊內還設置了集水坑。“如果出現外水進入或者原有水管線發(fā)生破裂,水流會匯入集水坑。當坑內的積水達到一定水位時,就會被水泵壓出管廊之外,從而保證管廊的干燥。”據介紹,目前綜合管廊由未來科技城集團公司下屬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,設立專業(yè)的運營團隊,涉及大屏監(jiān)控人員、維修人員、保潔、外圍保安、管理人員等工作崗位。
3、經驗總結
建設
1. 合理安排施工周期,綜合管廊建設應考慮雨季對項目的影響,及時解決供電需求,保障管廊內的通風及排水設備的正常使用。
2. 做好臨電和正式電的銜接工作。在施工建設期間,臨電可以先行帶動設備運轉;基本建成后,正式電必須馬上接入,以保證管廊里的所有設備正常運轉,進而確保管廊內部的通風干燥。否則一旦臨電難以帶動所有的通風排水系統(tǒng),而正式電又無法及時接入時,潮濕的管廊內就會存在安全隱患。
規(guī)劃
1. 在拆后重建的地區(qū),明開的、大斷面的地下條件非常適合修建地下綜合管廊,未來科技城就是如此。在修建地下綜合管廊時可以考慮采用主溝和支溝相結合的方式,這就意味著管道的產權不再分屬于不同的擁有者,而是歸屬于一家單位,這樣管理起來更加方便。在此基礎上,還可以建立統(tǒng)一健全的安全管理機制。
2. 拆遷規(guī)模較小、道路無法全部拆除的區(qū)域則不適宜修建大斷面的綜合地下管廊,需要因地制宜地采用小斷面、組合類的管廊模式。